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正文

解读|美国在慕安会“打脸”欧洲引出一场紧急峰会,专家:美欧矛盾已全面暴露

  • 情感
  • 2025-02-17 13:52:08
  • 26

当地时间2025年2月14日,德国慕尼黑,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开幕,美国副总统万斯讲话。视觉中国 图

据中新社报道,法国官方当地时间16日证实,法国总统马克龙将于17日召集欧洲主要国家领导人在巴黎商讨地区安全问题。法国官方消息称,会议议题将涉及欧洲安全问题及乌克兰局势等。与会国家包括法国、英国、德国、波兰、意大利、西班牙和丹麦。丹麦代表波罗的海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及北约秘书长吕特等也将出席。

在刚刚闭幕的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慕安会)上,俄乌冲突成为各方高度关注的焦点,特别是美国政府俄罗斯和乌克兰问题特使基思·凯洛格15日有关欧洲“在俄乌谈判中没有地位”的表态,更是引发欧洲国家高度担忧。法新社表示,正是这种情况促使法国政府紧急召集此次磋商会议,已协调欧洲的集体应对措施。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在今年的慕安会上,美欧之间的各种矛盾已经全面暴露,而具体到俄乌问题,美欧在如何实现停火、俄乌乃至欧洲究竟要实现怎样的和平等问题上存在根本分歧,“美国就算拿出一个所谓的‘方案’,在欧洲人眼里也绝不是一个(可接受的)方案。”

俄乌冲突引关注,欧洲担忧遭到排挤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国务卿鲁比奥16日表示,乌克兰和欧洲将成为结束俄乌冲突任何"真正谈判"的一部分。此前有报道称,鲁比奥等人近期将在沙特阿拉伯与俄罗斯官员会晤,讨论俄乌冲突问题,但乌克兰与欧洲并未获得邀请。路透社称,鲁比奥16日的表态是为了淡化欧洲的担忧。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15日在慕安会上发表演讲时强调:“没有乌克兰,就无法做出有关乌克兰的决定。没有欧洲,就无法做出有关欧洲的决定。欧洲必须在谈判桌上占有一席之地。”

已经持续了近三年的俄乌冲突,依旧是本届慕安会的重点议题。根据主办方提供的议程,会议60项主议程中有4项与乌克兰相关,此外还有不少边会都涉及乌克兰问题。慕安会期间,欧洲多国政客争相参加俄乌冲突议题边会。芬兰总统斯图布在慕安会期间告诉媒体:“没有欧洲人,我们无法就乌克兰的未来或欧洲安全结构进行讨论或谈判。但欧洲需要团结起来,少说多做。”

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默茨在慕安会上表示,欧洲必须参与结束乌克兰战争的谈判,“俄罗斯和美国在没有乌克兰和欧洲国家参与的情况下进行谈判,这绝对不可接受”。对欧洲国家的表态,基思·凯洛格15日表示,乌克兰问题谈判参加方将不会包括欧洲国家。

在慕尼黑参会的清华大学战略与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孙成昊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本届美国政府与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分歧,肯定是要大于拜登政府的,“欧洲现在最大的担忧,就是美国在没有真正考虑欧洲利益的情况下,迫使俄乌达成一个协议,然后欧洲又不得不答应(这份协议)。”他表示,欧洲现在对美国最大的关切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就是乌克兰的领土主权,第二就是美国有没有可能给予乌克兰、波罗的海国家、部分中东欧国家和整个欧洲一个安全承诺,“如果美国能够达成,欧洲是可以接受(美国的方案的),但目前看(要实现)都挺困难。”

据新华社报道,泽连斯基14日与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慕尼黑会晤。他说,乌方愿尽快迈向“真正和有保障”的和平,希望美方帮助停止战争并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

另据德国媒体报道,泽连斯基在慕尼黑还与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德国总理朔尔茨等欧洲领导人举行会谈。欧洲领导人承诺持续、稳定支持乌克兰,致力于实现公正、全面和持久的和平。

崔洪建表示,“美国的目标很简单,第一冲突要停下来,最好以谈判的方式解决;第二政治解决进程要由美国来主导;第三美国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不能损失,还要有更多可以量化的收益,包括乌克兰的资源,包括欧洲承担更多的责任。”

“但落实到具体上,美国的目标和现实状况是有很大差距的。”崔洪建表示,美国刻意回避了俄乌双方的根本矛盾,“在美国看来,(俄乌停火)没有什么原则可言,只是一个交易而已,他不会去考虑欧洲和乌克兰的利益。”

万斯“打脸”欧洲,美欧矛盾“公开化”

法新社2月16日援引爱丽舍宫高级官员的话称,“乌克兰战事正在加速演变,而美国的相关表态更加凸显欧洲安全面临的挑战。欧洲国家必须采取更多、更协调的行动,已强化我们的集体安全。”报道称,这凸显了马克龙近年来所倡导的欧洲自主战略理念。

而呼吁欧洲战略自主的声音,在慕安会上也被越来越多欧洲领导人提起。15日,泽连斯基在慕安会发表的讲话中,呼吁建立一支 “欧洲武装部队”,因为人们越来越担心美国可能不再向欧洲大陆提供援助。他表示,美国副总统万斯已经明确表示,欧美之间的旧关系正在“终结”,欧洲大陆“需要适应这一点”。

14日,万斯在冯德莱恩之后登上了慕安会的讲台。他在演讲中公开质疑当前的欧洲价值观是否值得美国捍卫,表示欧洲面临的真正威胁并非来自外部势力,而是欧洲自身内部对其“最基本价值观”的背离。《卫报》称,人们原本期待万斯可以谈及俄乌冲突、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安全分歧等关键问题,但“他却对这些问题避而不谈”,“并对欧洲发起了残酷的意识形态攻击。” 并直言,“万斯对欧洲领导人的猛烈抨击令慕尼黑感到震惊。”

孙成昊对澎湃新闻表示,在万斯的演讲结束后,很多欧洲同行在与他交流时都表示“非常的惊讶、错愕,甚至是害怕。他们没有想到万斯在这个场合会做出这么一种表态。他们觉得万斯实际上把美国的那一套说辞拿到了国际场合,对他们来说是没有办法接受的。”他表示,一些欧洲学者在万斯的演讲后表示,如果说特朗普第一任期或者说乌克兰危机,对欧洲来说是“叫醒电话”的话,那么万斯的演讲就是“狠狠扇了欧洲一巴掌”。

路透社、《卫报》、意大利“欧洲新闻网”(Eunews)等欧洲媒体称,原本会前欧洲希望万斯是带着美国的乌克兰问题解决方案来到慕尼黑。在慕尼黑,“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乌克兰和万斯身上。”但结果却像《2025年慕尼黑安全报告》所言,万斯等人让欧洲和世界认识到,美国不再是“稳定的支柱,而是需要防范的风险”。

崔洪建表示,从会前的定调来看,今年主办方首先还是关心全球安全局势问题,提出了“多极化”的问题,然后将乌克兰问题作为一个重点,围绕这个重点并延伸到欧洲和全球的安全问题,“美俄领导人通话、美国一些高官的表态,尤其是万斯的演讲,把欧洲、把慕安会预期的议程打乱了。”

“今年慕安会给人的感觉是,欧洲可能准备了一桌子菜,但美国人换了菜单。”崔洪建如此形容慕安会上的美欧关系,“慕安会之所以开成现在这个样子,实际上是欧美的政治分歧这个话题抢了风头,然后冲淡了慕安会本身要关注的安全或政策问题。”

崔洪建表示,这两年政治上的矛盾或者鸿沟的加大,成为了美欧关系的一个基本特征,除此之外,美欧在俄乌冲突、贸易、军费等议题上也积累了诸多矛盾,在慕安会前美国已在各个领域施压欧洲,双方的各种矛盾在慕安会集中爆发了。

从“西方缺失”到“多极化”,欧洲更趋理性务实

16日,在本届会议上卸任的慕安会主席霍伊斯根在闭幕致辞中表示,万斯发表讲话后,“我们不得不担心我们的共同价值基础不再稳固。我非常感谢所有站出来重申他们所捍卫的价值观和原则的欧洲政治家们。”同时,他还表示,慕安会传递的信息很明确,“欧洲不是可有可无的”。“我坚信,这个更加多极化的世界需要以《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为基础的规范和原则。让我们继续坚持这些价值观。”

在两位专家看来,从“西方的缺位”“双输”到今年的“多极化”,慕安会核心议题的变化,也反映出欧洲对当前国际形势的一种理性、务实的思考。

孙成昊表示,尽管本次会议将“多极化”作为主题,但欧洲并没有很好地回答自己“在多极化趋势中处于什么地位或者作用”。“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欧洲对当前国际形势的焦虑与不安,尤其是在面临乌克兰危机这样的大国博弈时,如何去更好地让这个不确定的未来变得更确定,这个对欧洲来说还是很有挑战的。”

崔洪建表示,这种变化反映出欧洲对“多极化”这一命题,从最初的拒绝和不愿意接受到现在认识到这已经是一种现实的变化,“欧洲这些年一直在找一条路,就是在保持软实力的同时,加强硬实力的建设,去重新认识世界、重新构建伙伴关系。”

“欧洲已经意识到、也开始接受‘多极化’作为一种现实,甚至是未来的趋势”,他表示,“但在怎么做这个问题上,仍然有很大的问题,欧洲的认知和行动能力之间的差距短时间很难克服。”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