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 > 正文

人民日报:心之所向不变,年味就会生生不息

  • 房产
  • 2025-01-27 07:36:08
  • 21

当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熟悉的旋律又响起,当“人类最大规模的迁徙”再次开启、村口的凝望终于迎来团圆时刻,年来了。

人民日报:心之所向不变,年味就会生生不息

欢欢喜喜过大年,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的传统节日。在“春节”申遗成功、在国际上绽放新光彩的今天,也还有人觉得“年味淡了”。但更有人在思考,年味到底是种什么味?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广为流传的俗谚里藏着答案。曾几何时,年是“忙”出来的,从扫庭院、备年货、贴春联,到祭祖宗、逛庙会、走亲戚;年也是“盼”出来的,盼着吃上平日里吃不到的鸡鸭鱼肉,盼着穿上平日里穿不上的新衣服,盼着新置办的家当能闪亮登场。人们忙碌着、憧憬着、喜悦着,时光慢慢流淌,气氛渐渐浓郁,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觉萦绕,大家沉浸其中,体会到巨大的满足感。

被列入世界非遗名录的“春节”,有一个颇有意味的后缀: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它包含了一系列仪式感很强的活动,积淀着物资匮乏年代的集体记忆,契合着乡土中国的时代脉动。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关于年味的感慨,更多的是见证了新时代历史性成就与变革后,对农耕文明的回望、对旧日时光的怀念,而后在辞旧迎新中吐故纳新、开启新的进发。

曾经,“吃顿饺子就是年”,今天,四时蔬果、鱼虾肉蛋成为餐桌“常客”,人们不必等到过年才能大快朵颐,反而要为“每逢过节胖三斤”而苦恼;曾经,进入腊月就“全家总动员”、进进出出筹备年货,今天,电商平台全球好物任君挑选,“小时达”“半日达”“次日达”等轻松实现……

从物质生活角度看,说年味淡了,其实是一种幸福的烦恼。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容易挑花眼,不知挑哪个更好;过年的方式多种多样,不知选哪种更合适。老年人常跟晚辈说,“现在每天都像过年”,曾经过年才能享受到的美好,如今已融入了闪光的寻常日子。

曾经,家人们围炉而坐,看电视、嗑瓜子就是精神生活;今天,“文化大餐”烹出幸福年味,非遗与冰雪运动浪漫邂逅,博物馆与图书馆共启新春之约,人们畅享“精神盛宴”。曾经,“父母在,不远游”,回家过年是所有游子的心愿;今天,“父母在,一起游”,“流动的中国”不再山水迢迢,“平安中国”安全感满满,“反向过年”、旅游过年、“南北互跨”等成为新趋势……

从精神需求角度看,年味不是淡了,而是丰富了,变得千滋百味了。从“乡土中国”到“现代中国”,生活方式改变、生活节奏加快,一些习俗仪式或简化或消失不可避免,但越来越多鲜活美好的新年俗不断涌现,持续温暖着一年又一年。

时代在飞速进步,春节也在变换着“新衣裳”,但它团圆、祥和、重视家庭的精神内核始终稳定,推陈出新、积极奋发的内在生命力依然澎湃。

有人说,春节是中国人身体里最准时的生物钟。每到这个时候,就好像有一个强大的磁场,让人们哪怕千山万水,也要回到家人身旁。它是情感的老驿站,也是奋斗的新起点。在冬寒即将褪去之际,和家人分享这一年的苦乐际遇,寻找“此心安处”的慰藉;在春意就要破土而出之时,打点行囊,带着积蓄的能量,奔向新的征程,开启新的奋斗。

对“团圆”的守望,对“美好”的希冀,对“奋斗”的期许,只要心之所向不变,年味就会生生不息。

江春入旧年,新桃换旧符。沉浸在氤氲弥漫的年味里,感受着绵延千年的乡愁回响,让我们一起“共欢新故岁”,向着美好的新的一年,出发。

有话要说...